如何在琳瑯滿目的運動保健品中選擇適合您的產品?

 

    近年運動與健身風潮的興起,相信你也已超前部署加入運動的行列!運動雖然有益健康沒錯,但如果只著重於運動,卻不懂得運動的飲食眉眉角角,那你運動的效果即可能事倍功半,因此,具備運動營養的正確飲食觀念是必備的!可能現在還是很多人一直都認為運動後進食即會破壞訓練的效果,或者無論進行什麼樣的運動,運動後的補充都只選擇同一類型的營養品等問題,還有可能認為「運動後進食更容易變胖?」或是「運動前吃東西會使運動表現不佳?」現在仍很多人普遍存在這些模稜兩可的運動飲食觀念。

 

    藉由運動後飲食補充「精準營養」,還能幫助自己延續運動的習慣、打造良好的運動循環,因為有太多的運動者一開始都會非常投入且熱衷於追求優美的體態,但卻不太熟悉運動營養的基本知識,只怕運動後吃了會變胖,殊不知身體反而沒攝入該補充的營養,導致身體一直處於疲勞狀態,反倒難以保持運動習慣,變成只有三分鐘的熱度,更殘酷的是似乎永遠看不見運動的效果。其實呢,我們的身體好比一部車子,在不同的時間和情況下需要不同的維修與保養方式,所以在對的時間點吃適合的食物就非常重要,吃對的話還可提升運動的效果及表現。

 

    運動循環(運動前、運動中、運動後)各階段皆需補「精準營養」,特別是運動後的飲食,更是運動循環的關鍵。還有,你是否曾在運動或健身後常感到肌肉痠痛?那運動後肌肉的痠痛是否有什麼辦法可緩解呢?現在營養師我就來為大家詳細解析「運動飲食有何特點」、「運動前、中、後該怎麼吃」及「運動後的肌肉痠痛該吃些什麼來緩解」,和大家分享正確的運動營養觀念。

 

你需先了解的運動營養觀念與營養素

首先,我們需先了解基本的運動飲食與一般日常飲食的差別,一般的日常飲食我們會特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,通常還會建議選擇低GI的食物,以避免血糖過度升降;但運動的飲食則相反,由於運動是很耗能的活動,所以就很需要足夠的能量,而碳水化合物正是重要的能量來源,同時還能助於肌肉的修復、合成及降低疲勞、痠痛,所以吃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即非常重要,並強調要是好消化、好吸收、高GI的食物,才能快速消化吸收以供身體使用。且運動飲食會著重於強調碳水化合物蛋白質(需避免高油食物)。

 

  • 碳水化合物(Carbohydrate)

存在於全榖雜糧類、水果類、乳製品、蔬菜類等食物中,當然也包含甜食中的精緻糖與加工食品中的甜味劑。碳水化合物可簡單分為「醣類」和「糖類」,兩者皆是肌肉和大腦主要的能量來源(每公克可提供人體4大卡的熱量)。而碳水化合物被人體消化吸收後,主要有提供能量、保護組織中蛋白質避免因能量不足而被分解、幫助脂肪代謝等功能。碳水化合物對於運動很重要的點是因為,碳水化合物消化後會轉變為血糖,並刺激重要的蛋白質激素「胰島素」的分泌,胰島素可促進肌肉細胞將葡萄糖轉為肝醣(可增強肝醣合成),合成的肝醣則會儲存在肌肉中供運動時使用。

 

  • 蛋白質(Protein)

很多食物裡皆含有蛋白質,如豆魚蛋肉類、乳品類、蔬菜類、全穀雜糧類等,只是差別在於含量多寡與品質高低。而且只有動物性的來源具完整的高品質蛋白質,含有9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,所以會建議盡量以動物性的來源來補充蛋白質較好。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包含建構細胞、組織、器官等結構,也是體內消化酵素、激素、神經傳遞物質合成等重要的原料,其次則是作為能量來源(每公克也可提供人體4大卡的熱量)。由於蛋白質是構成肌肉的主要成分,所以運動的增肌和蛋白質息息相關。另外,其實運動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壓力,所以身體會為了要對抗壓力,而使腎上腺皮質分泌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,但皮質醇是會分解蛋白質和其它營養素的,可是人體會一直讓我們的肌肉組織被分解嗎?答案是不會,因為胰島素即可抑制皮質醇分解的機制,所以可降低肌肉被分解的機會。

 

現在就告訴你運動前中後該如何補充

掌握正確的運動前中後營養補充,除了能增加運動表現外,還能幫助肌肉合成與加速身體的恢復。以下以大眾常見的中強度運動來作為運動飲食的建議:

 

運動前補充吃什麼?

  • 目標:補充體力+減緩運動的疲勞感。

  • 補充重點:碳水化合物為主+蛋白質為輔(少量蛋白質或不用特別補充)。

碳水化合物

  • 運動前3-4小時:選擇固態碳水化合物(如白飯、飯糰、香蕉等)。

  • 運動前1-2小時:選擇低GI的固態碳水化合物(如全榖雜糧、麵包、穀物棒、餅乾等)。

  • 運動前1小時內:選擇較高GI的液態碳水化合物(如果汁、含糖飲料、運動飲料等)。

    蛋白質:少量或不用特別補充。

 

碳水化合物如同身體的燃料(尤其是肝醣),若運動前有儲存足夠的肝醣,便能有更好的運動表現,且越多的肝醣能支撐越久、越高強度的運動。有研究有指出,其實當人體體內碳水化合物不足時,運動時身體會更快感到疲勞感,所以在運動前補充碳水化合物可助於補充體內肝醣的含量。

 

在運動前越早吃可攝取越多的碳水化合物,也可減少運動時腸胃不適的發生,攝取食物與運動間的間隔越短,記得越要補充輕巧、易消化的品項。但要注意,運動前盡量不要選擇容量大、含有氣泡的飲料,避免運動時腸胃裡有太多的液體或脹氣,反而造成身體不適,影響運動的品質。不過如果是想減脂者,沒有空腹太久,則可不用特地補充,因身體需將肝醣耗盡才會進一步燃燒體脂肪,所以想減脂者運動前就不見得要特別補充碳水化合物。且若運動前有吃過正餐,也不會空腹到無法運動的程度,其實也沒有必要再補充碳水化合物! 

 

運動中補充吃什麼?

  • 目標:維持體能+延緩疲勞出現。

  • 補充重點:水分或液態碳水化合物(運動飲料)或碳水化合物+水分。

水分:降低運動所升高的體溫。 

  • 運動時適量喝水可幫助身體散熱,讓水分來降低人體體溫。至於要補充多少的水分,則建議依個人的口渴程度來補充(因水分補給和排汗量有關),建議小口小口地喝,盡量別一口乎乾,且以常溫水為佳。

液態碳水化合物(電解質+糖分):補充消耗的養分

  • 運動除了消耗熱量與水分外,體內的電解質(鈉&鉀離子)也會隨著汗液而流失,所以就需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。而運動飲料中通常含糖分,所以能快速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,尤其是對於高強度運動者來說,更可減緩疲勞與提升運動表現。

  • 若為中度至重度運動量者,且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,建議每小時補充

1瓶約600毫升的運動飲料(或補充30-60克碳水化合物+450-650毫升的水分)。

  • 若是從事較緩和、排汗量不大的輕度運動(如散步、健走等),則建議補充水分不口渴即可,因為運動飲料的成分除了水和電解質外,也有一定的糖分和熱量,所以可能喝運動飲料所增加的熱量還比運動所消耗的還多。    

 

運動後補充吃什麼?

  • 目標:減緩肌肉的痠痛、助於合成與修補肌肉、加速身體的修復。

  • 補充重點:碳水化合物+蛋白質+水分。

  • 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取比例建議2~4:1

    碳水化合物:恢復運動表現

  • 攝取1.2-1.5克/公斤(體重)的碳水化合物。

  • 如1條地瓜(約42克)或1碗白飯(約60克)。

        蛋白質:修補分解的肌肉

  • 攝取20-40克的蛋白質。

  • 如3顆蛋(約21克)、1手掌大的雞胸肉(約24克)。

    水分:加速廢物代謝

  • 飲水量依個人排汗量與口渴程度而定。

  • 運動後補充水分可助於體內代謝廢物排出。

 

※ 運動後除了補充蛋白質外,碳水化合物也很重要!

  1. 蛋白質

為運動後必需補充的重要營養素,因運動時肌肉中的蛋白質分解作用會大於合成作用,所以為了修復肌肉和增加肌肉量,運動後必定少不了補充蛋白質。提醒有在健身的朋友們,記得把握黃金補充時間30分鐘,以避免肌肉耗損過多,建議可補充雞胸肉、無糖或低糖豆漿、茶葉蛋、茶碗蒸等。若運動前有吃正餐或點心,則在運動後2小時內補充即可。

 

  1. 碳水化合物

  • 建議運動後可補充地瓜、全麥麵包、御飯糰等固體碳水化合物,回補運動所消耗掉的肝醣。想增肌的人運動完除了補充蛋白質外,一定也要補充碳水化合物,因碳水化合物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,可促進體內的合成作用,所以有助於胺基酸進入到肌肉中利用。

  • 運動後建議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食物一起吃,碳水化合物:蛋白質的建議最佳比例為2~4:1(如牛奶、豆漿或乳清蛋白搭配香蕉),兩者的搭配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、增加肌肉肝醣合成,還能助於修復肌肉。

  • 雖然運動時會提升肌肉合成與吸收營養的能力,但因身體對營養的吸收效果有時效性,因此建議在運動後越快補充越好,盡早吃好消化、好吸收、少油的食物,以免吃進的熱量轉變為脂肪。

 

運動後的肌肉痠痛該吃什麼?補充以下營養素加速肌肉修復

    運動後的肌肉痠痛其實有個專業的名詞,稱作「延遲性肌肉痠痛 (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, DOMS)」,這是運動後很常見的現象,尤其是從事高強度或自己不熟悉的運動後,由於運動過程中肌肉纖維細胞受到微小的損傷,所以運動後會出現肌肉會疲勞、腫脹、緊繃、僵硬、疼痛或壓痛的感覺,其實不管是專業運動員或是運動初學者都有可能會發生。然而,適量的營養補充有助於擺脫且有效緩解這些痠痛,還能促進肌肉的修復與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,現在就立馬和大家分享可補充以下營養素:

  1. 蛋白質

  • 食物來源:如魚類、蛋類、乳品類、肉類等。

  • 功能:因肌肉由胺基酸所組成,所以適當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有效紓緩肌肉痠痛、修復肌肉組織,這邊會建議選擇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。

 

  1. Omega-3脂肪酸

  • 食物來源:如鮭魚、鯖魚、鮪魚、秋刀魚等。

  • 功能:Omega-3脂肪酸具有很強的抗發炎作用,能減少 IL-6、PGE2、TNF-α等發炎物質的產生,因此能有效減少運動後的延遲性肌肉痠痛與腫脹。若飲食中真的吃不夠,則建議可考慮補充相關的保健食品,如:動物性來源的魚油、植物性來源的藻油。

 

  1. 維生素B群

  • 食物來源:如全穀類、肉類、內臟類、綠色蔬菜等。

  • 功能:作為身體酵素的輔酶,參與身體各種新陳代謝,更是運動時能量轉換的重要營養素,其還能維持肌肉的健康,由於維生素B群是水溶性營養素,因此沒辦法在身體留存太久,建議每天皆適量補充會更好。

 

  1. 礦物質鋅

  • 食物來源:如是牡蠣、牛肉、羊肉、蟹腳、起司等。

  • 功能:可修復細胞的DNA,因此可加速肌肉的修復,且鋅有助於人類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,由於運動時會因大量流汗而導致鋅流失,所以需適當補充,若是想求方便快速和保證劑量,也可直接選擇市售的相關保健食品。

 

  1. 植化素

  • 食物來源:如牛番茄、紅甜椒、甜菜根、櫻桃等蔬果。

  • 功能:植化素包含了多酚類、花青素、類黃酮、茄紅素等,具強大的抗氧化能力,可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,因人體在運動後會產生許多的自由基,因此補充這些具抗氧化的物質有助於清除自由基,達到修復肌肉組織的效果。此外,許多的植化素還具有抗發炎的效果,可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,有助於減輕運動後所造成的肌肉痠痛。

 

    除了適度補充以上所介紹的營養素外,也要記得漸進式地增加運動的強度,因為突然心血來潮做太激烈的運動,會容易引起肌肉痠痛,甚至可能導致受傷。若真的已有肌肉痠痛的情況,建議先休息並搭配熱敷、按摩或靜態伸展,皆可促進肌肉的恢復,讓緊繃的肌肉放鬆、舒緩肌肉痠痛、增加肌肉的血流量,能有效解決運動後所造成的肌肉痠痛。

在正確的運動時機補充最精準的營養

    由於運動後的肌肉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,且會消耗肌肉中的肝醣,所以運動後要盡快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來幫助身體恢復。碳水化合物雖然是主要的能量來源,同時還能促進肌肉的合成與修復,但要提醒若整體攝取的熱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,也是會影響到肌肉的合成狀況和身體的恢復,這邊也要再提醒肌肉有合成的黃金時間,所以建議在運動前就先準備好需要補充的食物,以利運動後更有效率地補充!

 

    在不同的運動時機給予最精準的營養,才能使整體的運動效果更佳提升!且運動前、後有進食也可加強增肌效果及提升整體訓練後的表現,如此一來,運動後所產生的疲倦也不會累積太久,也更能繼續保持運動的熱情,以打造良好的運動循環,讓你的運動習慣不再三分鐘熱度!希望以上的介紹能讓大家對於運動前中後的營養補充有基礎的概念,但以上主要是適合一般的健康族群,若為特殊情況者,還是建議直接諮詢專業的醫生及營養師唷!